四象拳是廣東省、廣州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傅永輝先生於一九七五年依據傅振嵩宗師之四象拳初稿以及其改之溝思,結合傅永輝本人對太極、兩儀、形意、八卦之理解而創編的。

傅永輝先生從小便得名家真傳,精練過太極、兩儀、 形意、八卦等拳, 造詣湛深。他根據《易經》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規律,認為武當派之拳術已有太極、兩儀、八卦,尚缺四象, 遂根據五十多年來在教學中的探討和體驗,把太極、兩儀、形意、八卦四種拳術之精髓融會貫通,加以提練後編出具有傅家拳術特色的四象拳。


影片示範

 






















 
在武當派拳術體系中,原由太極、形意、八卦三種不同性質的拳種組成。太極拳屬柔,形意拳屬剛,八卦拳則剛柔相濟。從運動形式看, 太極拳總是把自己處中正安舒的圓心地位,運用弧圈使對方之力成切綫方向化去;八卦拳則斜勢正練、圍圈走圓,從圓周上向圓心打點進擊: 而形意拳則足踏中門,直出直入,以點打圓,有如圓中之半徑。這三種拳組合在一起猶如一個完整之圓球,能隨遇平衡而不容易被人擊破。 從鍛煉和發揮人體機能來看,形意拳的手,太極拳的腰和八卦拳的腿各具其能,三者之結合可使人體得到全面發展。

太極、形意、八卦三種拳術雖含其妙,但都是以吐納守引和陰陽五行為理論根據,以由內發於外之內勁為原動力之內家拳。均要求虛靈頂勁、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尾閭中正和虛實分清等。從運動方式看,三拳奧妙俱在弧圈之中,形意拳手足運用皆化直圈,太極拳腰中劃圈, 八卦拳走圈。在鍛煉方法上均要求要內外相合,强調精、氣、神的統一,使意識、呼吸、力量自然地合為一體。在技擊上都講究以靜待動,以柔克剛、 避實就虛和蓄而後發等。因此,這三種拳能有機地結會在一起,成為武當派拳術之綜合性套路。

四象拳套路的組合共分四段,以太極、兩儀、形意、八卦為順序。開始有序式,從懷抱太極開始,隨之跨分兩儀,再則是形意之連理穿劈, 最後以八卦之插吐單換完成序式。

第一段之太極部分是根據太極拳理論和進退顧盼定的原則組成,博採諸家之長而又自成一體。既有楊式之舒展柔和,又有孫式之快慢相間、 步活身靈和陳式之柔化剛發,節節貫串而最後到達掌指。內容包含有攬手滾球、平抺肘捶、採挒緩退、斜退摟按等等。步法有45度和90度上步、 回轉步、川守步、四六重量步和空跨跨步等。動作新穎、手法細膩而韵味獨特。

第二段是被稱為太極快拳之兩儀部份,除包含太極拳之特點外,還有纏腰旋扭,俯仰側屈及鼓盪發勁等,動作比太極拳復雜多變、靈活自然、 身腰運動的幅度也較大。其動作主要有左右纏腰掌、擰腰展抱、四正仆按、四隅架推、活步擠按等等,是在太極的基础上更向前發展。

第三段是步穩身正、力沉勁整、動作緊湊快速、簡捷清晰的形意拳部分。以劈、崩、鑽、炮、橫五行為基础,再加上龍、虎、猴、馬、龜、雞、鷂、燕、蛇、駘、鷹、熊 十二種動物運動的特點,擬形取意,并結合內在的陰陽轉動而編成,故動作剛中寓柔、勁味獨特、技擊性極强。

最後是輕盈健步、變化多樣的八卦部份。把單換、雙換、順式、背身、磨身、纏身、翻身、旋穿等八卦拳的代表掌法巧運於擰旋走轉之中, 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滾鑽爭裹、奇正相生。其走步是以八卦之圓形步與直綫鼓盪走步相結合,起落扣擺、連環縱橫,演練起來身如游龍、 氣似雲行、換招變勢、滔滔不絕,十分精彩。八卦之前半部為陽八卦,後半部為陰八卦,結尾是在幾個快速輪轉之中曳然而止,再以弧步雲托走一圈,最後立正雙按而完成全套。

四象拳是傅永輝先生集五十年之心血淬煉而成,是武當派拳藝的豐富和提高,技擊性强而又富於藝性,健身效果也很好, 一九七八年香港《新武俠》報曾把這套四象拳譽為“罕世之作”。整套拳有108個動作,每式均有左右勢,務使肢體得到均衡鍛煉,練完一趟大約15分鐘。 套路的結構從松柔緩慢之太極開始,繼之大幅度之兩儀,然後積柔成剛,發展到勁力完整之形意,最後進入應付四面八方大運動量之八卦部份, 為全套發展之高峰階段。這種由慢到快,從柔到剛後又轉為剛柔相濟的鍛煉方法很能適合人體運動之特點,符合內家功夫的練功要求, 久練能使人體得到會面發展和對武當派拳技的系統了解,故幾年來從學者甚眾。


 
返回頁頂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